当前位置-首页-父母学堂
自主性受可支配空间影响
浏览: 次    时间:2024-09-11

有一个概念叫“可支配的活动空间”,这个概念在养猫的知识里非常重要,很多猫在家活活养得焦虑应激就是这个原因。

以猫为例,猫是一种喜欢隐蔽空间和垂直空间的动物。你给它一片空旷的客厅,它无动于衷,但是如果是猫树+高高低低、高度错落的饭桌冰箱+可以钻的柜子底之类的,就算土地面积实际缩小了一倍它都很爽。

因为这种复杂的空间能满足它的需要,如果有人来,它可以躲避,如果无聊,它可以上蹿下跳,或者躺高处巡视领地。一片空地可能更适合狗玩耍。缺乏环境丰容的猫咪很容易过度嗜睡、肥胖、应激。

现在回到人类身上,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方便大家理解,生物对空间是有支配度需求的。

而且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空间需求。教室这种公共场所,其实个人的支配度是很低的,你只能选择坐在那儿,但你不能在上课期间随意走动和玩耍。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是在大城市里到处移动,其实只是从一个无法自己支配的公共狭小空间定点移动到另一个无法自己支配的公共狭小空间。可以支配的空间为零。所以一整天人都无法主动和环境进行任何交互。这种对空间的低支配会影响人对周边环境的感情,感情度足够低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我死了好像也无关紧要”的想法。因为确实决定不了任何东西。

那什么是可支配性高的空间呢?

像我们小时候,学校有一片绿化草地,学校是不禁止学生对其进行探索的。下了课,几个伙伴就结伴一起,追着一蹦一跳的蟋蟀跑,又或是趴在灌木旁边捉西瓜虫,运气好还能碰到“野草莓”丛,据同行的伙伴说叫蛇果,其实至今我都没有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这重要吗?重要的是那段记忆,和伙伴一起探索自然的时刻我一直保留到现在,也许终生难忘。在草地上滚了一圈,衣服上免不了带点泥和枯草,回家被爸妈一顿“教育”,第二天还不是高高兴兴又和伙伴一起往草地上跑。这种阳光下的与自然交互的活动有利于补充维生素d,人是不容易抑郁的。

而现在的孩子,回家说的都是什么话题?网络烂梗?集卡?烟卡?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成长空间什么就只有那么大了,也有可能家长自己的空间也被困在一间又一间房子里。但孩子成长、心理发展需要更多可支配的空间。

不妨多陪伴孩子出去接触自然,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利,对自己身心放松也有帮助。

另外个人觉得,虽然网络看起来个人可支配性很高,但通常实际上是丧失了现实空间后,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找支配性的无奈选择。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单位: 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技术支持:抚顺宏瑞科技 辽ICP备2000599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66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并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