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案例
不能长大的亲子关系
浏览: 次    时间:2021-07-30

有一个这样类型的母亲,带女儿前来寻求心理咨询。女儿正读高三,发展出一种贪食症。长期以来,她控制不住自己大量吞吃食物,同时又害怕自己会长胖,内心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与焦虑之中。直面的治疗,真正关注的不是心理症状本身,而是症状产生的生活根源和症状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在症状的背后,我们了解到,女儿出生不久,父母到美国去工作,把孩子留在国内。当女儿长到6岁,父母才从美国回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在他们出国的几年时间里,女儿被寄养在几个亲戚家。他们回来之后,在很长时间里,发现女儿对他们相当漠然。分析起来,父母与女儿之间的依恋关系过早中断,可能在女儿的内心留下一个很深的需求空缺,这空缺又可能成为女儿后来发展出进食障碍的潜意识根由。他们并不了解,女儿的进食障碍是一种象征的表达:要把过去失掉的回来。而在回国之后,母亲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对女儿更是百般溺爱,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反而在孩子身上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母女之间这种依赖的关系也成了进食障碍滋生和发展的温床,它似乎在鼓励女儿去吃:妈妈亏欠了你,现在,你尽管吃吧,不管你吃多少,妈妈都满足你。这样,这个母亲,就像看到在襁褓中的女儿饿得哇哇大哭,给她喂太多的奶,以至于孩子吃得吐了出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前来寻求心理咨询,原因是,最近两天,他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我问:你的孩子多大?他回答说:30多岁。儿子30多岁了,父亲说他离家出走,这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他儿子智力有什么问题,不是。他的儿子虽然30多岁,已经成家,但在心理上未能真正长大,像一个10岁的顽童。进一步了解发现,儿子之所以长不大,是因为父亲在潜意识上不让儿子长大。了解这位父亲的成长经历,发现他自幼丧父,从未得到父亲的关爱。当他长大成人,为人之父,这种潜意识里的缺乏依然存在,以至于他在不自觉之中对孩子有毫无节制的溺爱,却不知道这是在补偿自己内心里的父爱的空缺。而这样的父爱,不能让他的孩子长大。

我想到另外一个母亲,自幼给儿子洗澡,洗着洗着,儿子进入了青春期,她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初三的暑假,儿子去参加一个夏令营。母亲不放心,随之而去,跟在儿子后面,随时照顾儿子。一天活动结束,儿子跟同学们进一个帐蓬里去洗澡,这个母亲担心儿子不会洗澡,没有多想就一头冲进帐蓬,喊着:儿子,妈妈来给你洗。儿子感到在同伴面前丢尽脸面,大声喝斥她,这位母亲还很委屈,不明白儿子何以这样对待她。

同样也是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已19岁,读高三。在咨询过程中,当这位母亲从我这里了解到儿子有了与性相关的生理冲动时,她惊呆了,半晌反应不过来,嘴里不停地说:他还是一个孩子呀!

在我们的文化里,父母(尤其是母亲)常常对孩子说一句话:不管你多大,在我眼里永远是孩子。当然,这话含有丰富的情感容量。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孩子长到20岁,30岁,还把孩子当成8岁对待,那不是爱,而是问题。因此,面对带着孩子前来求助的父母,我常常会问他们:你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吗?

上一条:

下一条:

主办单位: 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技术支持:抚顺宏瑞科技 辽ICP备2000599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66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并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