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阅读障碍儿童的情绪困扰

    阅读障碍儿童的情绪困扰

    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总是很注重教授孩子阅读技巧,规定孩子的阅读数量和反馈性练习,但却很少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有时,激发动机比培养技能更加重要。阅读作为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必然是受着一定的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的。阅读动机是多维度的,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性动机与自我效能。

    阅读障碍儿童自我效能感差,阅读时缺乏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内部动机不强,对外部动机反应也比较冷漠。一般外部动机指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的阅读愿望,如为考试、竞赛或为了获得某种奖励等等。阅读障碍儿童经常遭受失败,于是对外部刺激反应淡漠了。阅读障碍儿童阅读动机弱,加上阅读的失败体验,从而使他们对阅读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遇到问题则逃避,无法保证阅读的成功,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家长要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让孩子变得“渴望阅读”。

    阅读障碍儿童同一般儿童相比,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诸如成就期望很低,学习上缺乏胜任感,自暴自弃,懒散成性,畏学、厌学乃至逃学等。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抱负、求知欲、好胜心坚持性等情绪因素上与学习优、中等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分类研究时,发现 57.8属于动力型学习困难。

    那么,阅读障碍儿童面对阅读任务时经常会出现哪些情绪困扰呢?

    1)焦虑与恐惧

    阅读障碍儿童一般害怕与文字有关的任务,经常出现学习焦虑和测验焦虑。由于阅读能力几乎涉及所有的作业和听讲,还关系到表达与书写,因此,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负面情绪反应较突出,如害怕老师上课提问,害怕写作业,恐惧考试等。

    2)习得无助,悲观绝望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用狗做实验证实,动物处于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后来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作用,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作任何尝试和努力。赛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随后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历,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这种现象也被心理学家称作“习得性无助”。

    阅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着习得无助现象,由于长期的努力是无效的,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缺少自我效能感。在解释自己的失败原因时,阅读障碍儿童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低、能力差等稳定的内部因素,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或任务容易等外部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态度等,因而感到强烈的自卑,缺乏自信心,期望值越来越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时,一种弥散的、无助的、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

    3)行为逃避

    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到了小学,阅读量会成倍增长,越是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越爱读书,自己找书看;而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则相反,他们经常看电视,读漫画书,阅读量越来越少,因而产生了两极分化。天长日久,阅读障碍就会影响学习的各个方面——听说读写。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