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父母离婚后孩子的担心

    很多研究,包括我和我的同事针对7-8岁孩子所做的研究都显示父母离异的孩子的焦虑水平比那些父母未离异的孩子要高。有很多因素导致了他们的焦虑。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当父母陷入冲突或者显得不稳定、不知所措时,他们的担心就会被放大,留下孩子去思考谁能照顾他们、谁给他们立规矩以及谁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了解恐惧可能引发的孩子的一系列行为,父母就能更好地疏解孩子的担心,并且采取重要的措施,有助于提供支持和稳定性。

    01隐形的感觉

    14岁的萨拉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发表了心酸的评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隐形的,好像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有人再抱抱我。”这个主题经常反复出现。在离婚前后的混乱中,在悲伤和适应变化的余波中,孩子常常觉得没有人真正“看到”他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这种想法非常接近现实情况。

    父母经常会因为自己离婚时的情绪而不堪重负一一痛苦、悲伤、怀疑、愤怒、沮丧、恐惧、抛弃、内疚、孤独,以及深深受伤的感觉,那种无人关爱,甚至被背叛的感觉。除了情绪负担,许多离婚的父母所面临的新情况也需要他们把时间放在无数的实际安排、法律安排上。谁将住在哪里?他们将如何分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在一个完全重组的家庭中,他们将如何独自承担养育子女的任务?离婚后,他们的工作必须做出什么样的改变?离婚会给每个人带来经济状况恶化的情况,这通常会影响前述问题。财产如何分割?他们如何维持收支平衡?他们必须做出多大的牺牲?

    当父母几乎要被这些严重的情绪问题、实际问题淹没时,他们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处理它们。如果孩子看起来没什么困难,父母有时就会认为一切都很好,继续关注其他重要的事情。即使孩子大体上“没事”他们在生活中仍然需要父母的陪伴——问问他们过得怎么样,提供安慰以及安全的家庭生活结构。

    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有时甚至变成了隐形人,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吗?这种隐形感经常侵蚀他们的自我概念。他们认为,如果他们对父母来说无关紧要,那么他们可能对任何人来说都不重要,他们会体验到一种非常真实的失落感和孤立感。有这种感受的一些孩子只会变得安静、孤僻;有些孩子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假装一切都很好;另外一些孩子可能会采取行动,试图让自己变得足够重要、足以被注意。所有这些反应都可能掩盖着抑郁,如果不加以识别和处理,就会威胁到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幸福。

    情感联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对孩子来说,就像食物和住所一样重要。父母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有爱的物质关怀、积极倾听、肯定孩子的优点和独特品质,设立规矩限制和指导来加强其与孩子之间的安全情感依恋。经常与父母进行这种充满爱的情感和身体接触的孩子,会为他们未来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感觉被忽视。

    02对未来的担心

    孩子也关心许多与此类似的问题。到了学龄早期,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概念。然而,即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如果父母不能向他们提供符合其年龄和理解水平的准确信息,他们仍然会担心、想知道自己和家人会发生什么。因此,从孩子得知父母要分手的那一天起,未来就成为一个巨大的焦虑源。孩子很难想象一个不同于他们所知的现实世界,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自己最害怕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可能抱着和解的希望不放,以及用一种“奇迹思维”——孩子相信他们的愿望能带来真正的结果——助长他们的内疚感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即他们能让父母团聚。这两种信念都让孩子偏离了他们最重要的发展伍务——简单地当一个孩子。

    初中生、高中生担心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担心父母双方是否还会参与他们的重大决策,是否还会支持他们的活动、出席特定场合。当他们对未来的期望——父母是否还会支持他们的高中活动,他们是否还能按照计划上大学——岌岌可危时,他们就会很不安。

    03对金钱的担心

    “他们在毁坏房子,也没有食物了。”4岁的卡桑德拉在游戏治疗环节哭着说。她说每个字时都加重了语气,用家长娃娃砸烂了玩具屋。当我们聊到这个玩具娃娃家庭究竟怎么了时,她能找到一些言辞,直指深深困扰她的核心问题:“他们担心自己会变得很贫穷,没有足够的食物。”她经常听到父母为了钱而激烈争吵,她担心他们买不起食物,自己会挨饿。

    大一点儿的孩子和青少年目睹了伴随父母离婚而发生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经常担心金钱。他们通常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担心,询问那些直接影响他们的事情。“我们还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吗?”“我还能继续上吉他课吗?”“我还能去上大学吗?”“我需要去找一份工作吗?”这些问题字面含义的背后可能是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自己的幸福安康的深深忧虑。他们往往会隐藏这些更深层次的担心,不愿加重父母的负担。

    04对忠诚的担心

    当孩子被卷人父母的冲突之中,需要裁决父母双方谁是正确的、自己该忠于谁时,对父母的担心就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焦虑源。他们担心是否该把自己和父母一方的生活经历分享给另一方,他们有时候也苦恼于自己应不应该喜欢父母一方的新伴侣,因为他们担心这是对父母另一方的背叛。

    “爸爸问我,妈妈和谁在一起,但是我觉得妈妈并不想让我告诉他。”“妈妈让我告诉爸爸,他要早点来接我,但是我不敢跟他说。”当父母已经决裂,还让孩子从中充当线人或传话员,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夹在中间。他们非常不喜欢充当间谍的角色,甚至只是当一个传话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如果爸爸不能改变他的日程怎么办?”“如果我说让他早点来接我,他生气了,怎么办?”如果这个请求只会让他们对彼此更生气,怎么办?

    基于以往的冲突经历,有些孩子能够预料到,父母可能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吵架。而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会做何反应,但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很苦恼。研究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的:尚未解决的涉及孩子的冲突,以及把孩子卷入父母的冲突中,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我经常听到孩子说:“我知道他们都想让我站在他们那一边。”孩子经常担心,父母在争吵的时候让他们选择站队。不幸的是,有时候确实会发生这种情况。让他们痛苦的是,有些父母试图把孩子从对方那里赢过来,或者在他们起冲突的时候把孩子的话作为“弹药”。

    然而,通常情况下,孩子只是对他们所处的混乱局面做出反应。父母双方都爱孩子,但彼此都生对方的气。孩子想要“两边都站”。孩子既爱爸爸也爱妈妈,经常过着双重生活——孩子经常不堪重负,觉得自己必须要保守秘密,不能与父母中的一方谈论对方,觉得自己有责任努力让两个受伤、心爱的成年人再次快乐起来。

    与爸爸或妈妈相处时,孩子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他们和谁生活在一起,性格和习惯就会和谁保持一致。他们有时会担心,如果自己的长相和行为太像父母中的一方,可能会让另一方愤怒,或者被另一方抛弃。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的父母是多么不同,对他们来说,身处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多么困难,无论父母双方是相隔数百公里还是几个街区,都存在这种情况。

    05担心父母的幸福

    即使没有传递消息的压力,孩子也会担心父母一方或双方分开后的情况,特别是当其中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或者在身体、情感上有其他困难时。孩子经常会担心,说起父母其中一方的任何事情都会让另外一方感到难过、生气或受伤。“如果我告诉妈妈,我和爸爸过得很开心,她会不会伤心?”大多数孩子明白他们的父母有多痛苦,所以他们经常隐藏所有可能会导致父母额外痛苦的信息。即使当父母中的一方非常平静地询问另一方的消息,孩子可能也会苦恼该说些什么,说多少合适,特别是当他们感受到父母间的冲突或敌意时。

    “妈妈总是躺在床上哭,”7岁的斯蒂芬妮的妈妈非常低落,她在我的办公室私下告诉我,“当我去上学或者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很担心她。”

    另一个孩子问:“你觉得爸爸在他的公寓里过得还好吗?他会很孤独,而且,他不会做饭。”对于孩子来说,担心父母的幸福是特别沉重的负担,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要对父母的安全、健康负责,这经常是以牺牲他们自己最大的需求为代价的:做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把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都照顾得很好,他们就会更有安全感,对于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也会充满信心。

    06害怕彻底失去父母的关爱

    “你还爱我吗?”孩子可能不会直接问父母这样的问题,甚至大声说出这样的话似乎都是有风险的。但是他们确实担心、想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就像艾米丽一样,当她问爸爸是否会有一个新妻子时,她真正担心的事并没有说出来,孩子认为,如果妈妈和爸爸不再爱彼此,那么爸爸妈妈将来也可能不再关心、照顾他们的孩子。

    对于所有年龄的孩子来说,担心失去父母一方的关爱是一个焦虑源。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从这个家里搬出去,而孩子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这种担心、恐惧就会被放大。有时这种恐惧是孩子崩溃、黏人行为背后的原因。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