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不会拒绝的孩子容易受伤

    与人交往中,有一种痛苦叫做“不懂拒绝”。尤其面对亲人、朋友、同事的请求,拒绝的理由脑海中复读了千百遍,开口却是:“好的”,硬着头皮答应,默默承受着,始终不敢说出真实的感受。

    观察一下身边那些不懂拒绝的成年人:

    别人很容易从自己这里借到钱;

    被销售热情推销,说不出拒绝的话,莫名其妙交了钱;

    身体不舒服,还是参加了不想去聚会;

    鼓起勇气拒绝别人的时候,背负着深深的内疚感……

    我们常把这些表现称为“滥好人”“老好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没有原则的善良,这不仅会出现在大人的身上,身边的孩子也有类似的问题。

    一位妈妈就曾坦言对女儿“不懂拒绝”的担忧:她给女儿买了新发夹,孩子很喜欢,可是第二天放学回家,发夹却不见了。追问之下才发现女儿的同桌很喜欢这个发夹,她明明很舍不得,却还是把最喜欢的东西给了别人。妈妈一脸担心地说:我并非觉得孩子懂得分享不好,只是担心她今后不懂得拒绝别人,怕她会受到欺负。孩子不会拒绝,远不只是“被欺负”这么简单,不能直接说不,不能诚恳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孩子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勉强之中,活得十分辛苦。

    01不懂拒绝的孩子最令人心疼

    不会拒绝的孩子,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被迫退让,但内心写满了抗拒,压力和痛苦如影随形。比如:同学希望孩子帮忙写作业,孩子明知这样不好,却还是接过对方的作业本;

    明明是自己最珍惜的玩具,因为说不出拒绝的话而拱手让人;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主动道歉,哪怕责任并不在自己……表面上看着懂事、体贴,其实内心往往自卑、敏感、没安全感。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表现呢?

    一个读高二的学生,忙着复习,挑灯夜战,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周六休息那天,有同学来找她出去玩,她很想在家好好看书,可又怕同学不高兴,最后还是答应下来。“怕别人不高兴,进而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是孩子不敢拒绝的主要原因。他们很在意别人的想法,会根据外界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他们以为:如果拒绝别人,别人就会不喜欢他。因为渴望别人的爱,而用这种不情愿的付出来追寻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最后,被迫牺牲自我的需求而为别人着想,渐渐让自己无力招架、疲于应付。这种充满压抑的回应模式,既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衡,同时还会让孩子陷入反复讨好别人的怪圈。

    02孩子不懂拒绝背后的家庭因素

    不懂拒绝的孩子, 几乎都像这般,源于爱的匮乏。在孩子的不懂拒绝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家庭因素。在家庭里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父母经常否定孩子,导致自我价值感太低。很多孩子都有着错误的自我认知:别人喜欢自己时,自我价值感才会高;当别人不喜欢他们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变低。这种把别人的评价当成标准的思维,最初源于父母的日常的语言和行为里。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一开始都是从别人的态度中慢慢建立起来的。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们对孩子说的话,往往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如果一开始父母对孩子有着过多负面、否定的评价,会导致孩子极度的自卑,并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怕辜负别人的期待,而选择对别人的请求照单全收。

    第二,情绪化的家庭里,孩子过早学会察言观色在一个情绪化的家庭里,孩子最先学会的就是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父母吵架、生气、发脾气是不是因为我?是不是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就会不再爱我?是不是犯了错,父母就会因此抛弃我?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多比较敏感,他们很在意父母的感受,把父母的痛苦都归结于自己的原因。

    孩子觉得只有懂事听话,父母才会疼爱他们,于是压抑自己,讨好的行为就开始了。不能拒绝的本质,是把别人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重要得多,忽视了自我真实的需求,把自己看得太低。当把这种情绪感知能力带回到生活中,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因为害怕别人不开心,而做出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

    第三:在家庭教育里,过度强调分享和谦让。在我们的教育里,常常跟孩子强调要分享、要礼让,尤其是多子女家庭。分享是好事,但它的前提应该是孩子有可以分享的资源,并且是基于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享,但是不能强迫,决定权在孩子,而不在大人手上。有人曾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教孩子拒绝,是教他们,分辨自己的感受,不委屈自己,勇敢地拒绝无理和错误的要求。

    03一定要尽早告诉孩子学会拒绝,生活才能过得不纠结

    懂得拒绝的孩子更能收获稳定而健康的关系。如何教孩子正确地拒绝别人,给大家几点建议:

    1.父母要做好“拒绝”的榜样

    我们在说孩子不懂拒绝的时候,其实大人们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榜样。“老好人”的性格是会“遗传”的。我们碍于面子,答应别人诸多不合理的请求,这种处理态度被孩子看在眼里,他们慢慢以为隐忍是正确的方式。

    2.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保护孩子的表达欲

    没主见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动摇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勇敢地表达感受:

    第一,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自由,给孩子创造“做主”的机会,比如衣服穿什么、文具买什么、看哪本书,多让孩子自己决定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坦诚地表露自我。

    第二,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对一件事的判断和感受,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而是尊重,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想法的重要性。有主见的孩子才不会盲从。

    3.教孩子正确的拒绝别人

    正确的拒绝方式其实很简单,第一步,真诚地表示歉意;第二步,说出原因或提出其他建议。比如同学在孩子复习的时候找他玩,可以教他说:“对不起,我要为复习准备,我们下次再约可以吗?”要让孩子知道,这种不失礼貌的拒绝,并不会伤害对方。拒绝是每个人的自由,这不是自私冷漠,而是一种权利。学会对别人说“不”,也能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说“不”,是健康的社交关系里最重要的规则之一。

    上一条:暂无
    下一条: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