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不长不短的路,遇见或近或疏的人,
经过或浓或淡的事,成就了今日的我,
但愿以后的路,有你一起。
01
昨日平安夜,姐姐田小歪的作业未能在晚饭前完成,弟弟小乖发烧。朋友的吊唁活动也未能参加,心下烦乱。节日,却没有过节的心情。
给弟弟读绘本《特别的圣诞节》,哄他入睡。
田小歪仍然在做数学真卷,很多题不会,却不肯接受爸爸的帮助,她宁可一个人苦想,即便时间越来越晚。
提醒田小歪,“今天平安夜,早点写完作业,也能放松下。早点睡,明天一早就可以看到圣诞爷爷送的礼物了。”
“圣诞爷爷根本就是你们大人编的。还那么幼稚,你当我是小孩啊。”田小歪毫不客气地拆穿。
那个曾经许愿等着圣诞爷爷送礼物,那个喜欢穿公主裙的小姑娘在11岁后,会动不动指责别人幼稚,变得不再可爱。
当然,她现在也并不喜欢“可爱”这个词,她追求的是“酷”。
一方面她长大了,即将进入青春期;另一方面,她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像个小刺猬,说话带刺。
她已经看到跟好朋友拉开了差距,对奥数也越来越怕。
报了奥数班,也请过一对一的老师,老师讲的时候明白了,做题时又糊涂了。
成绩一直上不去,她自己没了信心。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私下却常常趴在桌子上哭泣。
小升初,是她人生第一个大的挑战。
作为母亲,我明明知道这世上没有不曲折的路,但却希望我的孩子一路顺顺当当。我明明知道,任何成功都需要努力和汗水去换取,但总希望她能够被老天庇佑,不需花费太大力气就能取得好成绩。
班里有同学这学期开学才刚开始学奥数,但数学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朋友圈里有妈妈说自己孩子每次都是临上课前才背单词,但每次单词测试都是第一名。
我只能说很羡慕,也不得学会接受,女儿是极其普通的孩子,如我接受自己也是极其普通的一个人一般,有些心酸和不甘,但终究是要学会正视,学会接纳。
21日,我的一个朋友突然离世,他11 岁的女儿要开始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挫折。那个11岁的女孩能否面对?
我也曾经面对过这样的挫折,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两年,比这个小女孩有了更成熟的年纪,更多的经验,却曾一度变得愤世嫉俗,尖酸刻薄。认为上天待我不公。
而现在,我知道自己要从这种不切实际的虚幻中警醒,女儿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挑战,也可能会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挫折。
教会她去面对挫折,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02
龙应台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我们没有学过。”
我们的教育从来都只教如何追求卓越,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在鼓励成功。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毕竟,按二八法则,成功的永远是少数,大部分人会是平凡的。人的一生,成功的次数也是少数,大部分是在失败中一次次累积经验。
我们面对失败的次数可能会远远超过成功的次数。如何面对失败?这是我们避不开的一个话题。
前几天,中兴程序员跳楼。事实上,正处于中年危机的压力之下的他并未走到山穷水尽之地。他在深圳有两套房子,以自己名牌大学的硕士学历,和华为、中兴的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再找工作也并不难。可能收入比不上之前,但养活自己一家四口总是可以的。
一路从农家奋斗出来,考上名牌大学,进入世界500强公司,他一直是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是父母,妻儿的骄傲。突然的挫折,让他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这或许是他选择这种残酷方式告别的原因。
比起接纳自己的普通更难的,是接纳自己的失败吧。
03
一个失败者,可否被自己接受?被他人接受?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15岁的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
她说:“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 “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简讯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
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对自己的失望,怕别人对自己失望,常常是折磨我们的一根尖刺。
这时候来自家人的关怀和朋友的安慰如此重要。
“没关系,我们与你在一起。”
“无论怎样,我永远爱你。”
一个拥抱,一句鼓励,都能成为她此时对抗失望这种负面情绪的动力。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教会他正视这些负面情绪。以共情和尊重为基础,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份信赖感和被接纳感,是孩子在脆弱时的力量源泉。
生活不是童话里瑰丽的理想家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不用刻意回避生活的本质,也不要用悲观的态度去描摹世界,让孩子尽可能充分地为生活做好准备。
如果在人生的长跑中,你不幸摔倒,孩子,我希望你看到我就在身边,我希望安慰你,也愿意鼓励你。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我们想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
希望你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成长,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失败;有足够的智慧在失败中寻得经验。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