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亲子之间的正常距离有助于孩子成长

    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01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孩子“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02

    给孩子空间 ,别把他整个“占满”


    1. 以爱的旗号,践踏孩子心地


    有个朋友说她见到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孩子说比萨,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允许孩子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2. 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3. 妈妈成功地废掉了孩子


    孩子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的。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的发展!


    说到要“远”子,你得除了孩子外,人生还有别的东西。你不能把人生乐趣、意义和价值,全押在做妈这一件事上。


    如果除了孩子你没有别的乐趣,如果除了当妈你没有别的价值,你根本无法做到“远子”。



    03

    妈妈要给自己留空间


    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总之,这个跟孩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


    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自己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04

    妈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1. 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互相影响

     

    “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

    “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


    2.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


    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相反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


    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3. 妈妈们情绪的过度反应,常常让孩子诚惶诚恐


    而一个看起来特别温和善良慈祥的妈妈,可能是最容易紧张和胆小的妈妈,她们为了避免冲突,常常过度放纵孩子,养出无法无天的孩子。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


    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


    你能做的是:


    ① 记住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② 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③ 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障碍你做妈妈的能力。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05

    远子,远到多远?


    远子,不是说把你的孩子扔得远远的,或划清界限。如果真这样,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假如你是焦虑型妈妈,你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亲子不如远子这句话,更多是为她们说的;即便她们牢牢记着“远”,跟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近,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妈妈,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她们会干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孩子哭闹得再厉害都懒得搭理,让孩子自己收场……


    焦虑不安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接。


    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TA,学习对孩子的情绪更敏感些……你需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亲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逐渐放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长大,允许他不需要妈妈,允许他犯错,冒险,离开我们,成为他自己!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