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从出生到去世,个体始终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儿童而言,家庭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其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个体发展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下面以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活动等方面为例,详细阐述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


    家庭结构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如是否是完整家庭、是否包括父母以外的养育者等。在不同结构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行为、情绪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对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上表现更差,问题行为更多(如,Carlson & Corcoran,2001);

    有研究者对两代和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与生活在三代人家庭的幼儿相比,生活在两代人家庭的幼儿在独立性、自制力、自尊心、行为习惯等方面发展更好(姚本先,何军,1994);

    家庭规模大小与儿童虐待、教养忽视显著相关,家庭规模越大的家庭,出现儿童虐待的风险更高,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Zuravin,199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Matthews & Gallo,2011)、心理健康(Conger &Donnellan,2007)等有重要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对社会经济处境不利儿童的影响更大。

    McLoyd(1998)通过元分析发现,贫困状态与社会经济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儿童早期的认知功能、学业成就、社交能力、情绪与行为适应等。很多研究者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发展,而是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学习环境等间接作用于儿童发展。

    如,有研究发现,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表现出更多消极的看法。忽视(Baumrind,1994),甚至是惩罚和虐待,与孩子的关系更差(Shek,2005),从而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家庭活动会影响儿童对家庭的满意度和家庭功能知觉,从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家庭休闲活动(如旅游、冒险活动、户外活动、水上活动等)的频率和每次的时长能显著预测父母和孩子的家庭满意度,休闲活动越频繁、每次的时间越长,父母和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越高(Zabriskie & McCormick,2003)。

    Kelly(1999)认为核心家庭模式(Corn family leisure patterns)和平衡家庭模式(Balance family leisure patterns)是衡量家庭休闲活动的两个重要的指标,其中核心家庭模式是指日常生活中低成本的、相对容易的、多在家里发生的活动,如在花园玩耍、看电视;平衡家庭模式是指不常发生的、新异的、户外的活动,如露营。

    Zabriskie等人(2001)的研究发现,核心家庭活动的频率与家庭关系的一致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平衡家庭活动的频率与家庭调适力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即两类家庭活动对父母和孩子知觉到的家庭功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具体影响不同。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