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如何应对孩子的狠话

    前天晚上临睡前,儿子提出让我陪他搭一会儿乐高。

    我看看时间不早了,就和他商量:“搭乐高和讲睡前故事,你只能二选一。”

    结果他选了乐高。

    等搭完乐高,他却耍起了赖皮,非缠着我要再讲一个故事。

    我摇头:“不行啊,要遵守我们之前的约定!”

    看我这么坚决,小家伙脸皱了起来:“妈妈,我打扁你的头!”

    看着儿子的样子,我心里觉得即好气又好笑。

    小小的人儿,说出这样的狠话,他是怎么了?又是跟谁学的呢?

    朋友小毅提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让人忍俊不禁。

    她第一次听到大人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时,觉得这句话即押韵又有力,实在太酷了。

    放学回家,妈妈一喊她,她立即学以致用。

    谁知妈妈听到后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严厉地质问:“在说什么呢?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说脏话?”

    她不肯认错:“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说,我就不可以?”

    后来,就被妈妈打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一点让父母很是困惑: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乱说话,说狠话了?

    除了“打死你”,他们还会说“滚、杀、剁......”,话怎么狠怎么来。

    这哪是孩子说的话啊?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或者熟人面前,从孩子嘴里突然冒出来的这些脏话,会让父母很尴尬。

    为人父母不由得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说这么凶狠的话,长大了还得了?

    说狠话,是一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大人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反抗强烈,越是喜欢说给你看。

    “我不同意,我不开心,我不喜欢......”其实是孩子在表达不满的心情,他实际上是在说:“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帮帮我吗?”

    孩子的话有多狠,他们的心里就有多么地需要你。

    当孩子说狠话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说狠话,很多时候反映了孩子不被看见的委屈。

    当孩子说狠话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

    回想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网友亚亚至今还记得心里的那种恐惧。

    有一次表妹来家里玩,妈妈非要她把心爱的娃娃给妹妹玩。她气极了:“你是个坏妈妈,我要咬死你。”

    她的妈妈一听,生气地说:

    你咬死我吧,咬死我,你就没有妈妈了。
    让你爸给你找个后妈,天天打你。

    她吓得哇地一声哭出来,连续好几个晚上都做噩梦,梦见妈妈不要她了。

    父母在生气时说的话,孩子会信以为真,在心里难以释怀,激起深层的不安和恐惧感。

    《小欢喜》中宋倩在前夫家看到女儿后,情绪崩溃,对乔英子大发脾气。

    哪知女儿被逼急了,说出“更喜欢小梦阿姨”,“我讨厌妈妈”的话。妈妈一听炸」,伤心欲绝地给了女儿一记耳光。

    SHAPE \ MERGEFORMAT

    母女俩对彼此说的狠话,是互相攻击的武器。

    可孩子说狠话,大人不能跟着发泄情绪。

    你的气可能过一会儿就消了,可是对着孩子发脾气产生的后果,却可能是日后难以弥补的。 

    “漠视”孩子的狠话,转移注意力

    小时候有一次走亲戚时,要过一道沟,走到沟边上的时候,我生气地对外婆说:“外婆,我要把你推下去!”

    此话一出,所有的人都停下了脚步。

    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为什么,我委屈地说:“我也要当外婆的亲孙子啊,我不要当外孙。”

    原来刚才外婆跟亲戚们一一介绍她的孙子们,介绍到我时说:“这是我的外孙。”

    当时,小小的我一直认为外孙不亲,所以非常伤心。 

    知道原因后,在场的大人都大笑起来,没有人因为这个责骂我。外婆摸摸我的头,牵起我的手一起继续往前走。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段经历还满有趣的,心里有一丝丝甜甜的滋味。

    孩子说出伤人的话,大人没往心里去,这事也就过去了。

    遇到孩子说狠话,我们还能怎么做呢?

    耶鲁大学的保罗·布卢姆博士说:“这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句脏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他们以后才会逐渐了解到这些话犯了禁忌。”

    4岁前的孩子,说狠话、脏话,只是对有力量的话很敏感。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他们并不知道是骂人的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孩子自觉没趣,就不会再说了。

    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多给他们读经典的绘本,多让他们接触美好的语言,和韵律。

    对真善美有感知的孩子,自然就会对脏话免疫了。

    孩子说狠话,父母怎么做?

    当孩子长到56岁以后,他们已经明白脏话、狠话的意义了,大人就要及时地制止。

    但是,这种制止,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要讲究技巧。

    1. 识别孩子的情绪。

    《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因为妈妈忙着照顾小客人,没有照顾自己而生气,并放出狠话:

    “永远都不要再跟你讲话”,“再也不想和你一起玩了”,甚至要和妈妈“绝交”。

    “你觉得妈妈爱别人了,不爱你了,是吗?”霍思燕抱着嗯哼,两个人一起躺在地上。

    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理解,嗯哼慢慢平静下来。

    “说狠话”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不满的情绪。

    不马上回应孩子的话,而是get到孩子真实的小情绪,很容易就能引导开。

    2. 翻译孩子的“语言”。

    《游戏力》中说:作为大人,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一天孩子回家把书包一摔,抱怨“今天的作业真是蠢透了。”

    其实他的情绪是沮丧的,因为他还不会做分数的习题。

    如果你能和他一起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他真正想说的是,“妈妈,你能不能帮我一起做分数题。”

    很多时候,孩子要的很简单,一个爱的抱抱、爱的亲亲、爱的表白,就足够了。

    3. 屡教不改,就要给小惩罚。

    前面的视频中,还有一个小细节。

    当嗯哼一连串地说出狠话后,霍思燕并没有马上去安抚儿子,而是指出:“今天的你真的很不乖”。“你没有帮我一起照顾小客人”。

    霍思燕要告诉儿子,“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有些话是不能被接受的。不能只顾着发泄情绪,别人的感受也很重要。

    接受是有条件,有范围的,如果超过界限,就要受惩罚。

    就像李玫瑾教授认为的那样,孩子的最佳管教期是0-6岁,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说狠话,父母的适当批评非常必要。

    只是批评要讲究原则和方式,比如,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就事论事,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等。

    孩子说狠话,就像对哪款玩具着迷一样,只是阶段性的。 

    对待这些生命中的小插曲,如果我们心态平和,风波很快就会过去。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在,成长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