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际交往中的适当距离很难,距离过长会产生疏远;反之,则会感到自己的领地受到对方的侵犯,所以
把这一现象比作“刺猬的两难选择”。从前,有两只刺猬,外出旅行途中遭遇一场雨,躲在同一个洞穴中,感到
寒冷的两只刺猬相依相偎靠对方的体温取暖,可因距离太近相互被对方的刺扎了一下。恋爱中的刺猬有时想要拥
抱会被冷不防的扎一下,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人们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家人相处也不例外。夫妻吵架大多源起这种距离没有把握好,确实在现实生活
中很难把握人际之间的这种平衡点。比如妻子对丈夫说:“你每天晚上喝醉酒才回家,我跟你说话你也不理我。”
丈夫的回答是:“因为工作关系才喝的酒,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家里就拜托你,你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当这种不愉快的谈话发展到互相埋怨,相互指责对方把婚前的约定拋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懂在外工作的辛苦就不
要乱插嘴等,事态就变得难以收拾了。妻子想拉近彼此疏远了的夫妻之间的距离,而丈夫想进一步拉开夫妻之间
原本已拉大的距离,结果话不投机导致了夫妻吵架。夫妻之间的矛盾可以在对等的关系上纠正彼此的错误,促进
相互理解就能得到解决,但是解决亲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
认可亲子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母
亲对亲子分离产生的焦虑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下面是一段母亲在咨询中讲述的有关读初中三年级的儿子使用家庭暴力的内容。有一天,母亲在得知儿子借给
同校的高年级同学5角钱帮他付清不足的公交车费,怪儿子多管闲事,坚持认为应由那位同学跟司机说明情况解
决问题,还告诫儿子现在借钱给人等长大也会因给借钱的人做经济担保而吃大亏的。儿子听到母亲数落后,一反
常态地扭打母亲,拧母亲的胳膊。虽然母亲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母亲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
子在学校受到班主任的赞扬后本来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回到家中母亲也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而责怪自己,不知如
何是好的孩子情急之下就使用了暴力。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母亲肯听孩子的见解,那家庭暴力也就可以避免了。像这样父母侵犯孩子的领域后引发暴
力的例子真不少,父母的本意虽然为自己的孩子好,但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就像刺猬一样,受到父母带刺的言
语中伤的孩子同样也以暴力反击父母。孩子10岁以前父母可以与孩子保持很亲密的关系,过了10岁以后,孩子如
同大树出新枝一样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在充分接受孩子撒娇的同时腾出空间以避免孩子因为父母啰嗦。
保持亲子间的适当距离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有时,孩子与父母之间只要明确责任的归属后也不一定要多说什么了。
比如,孩子在家不用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解决问题要看孩子的自觉而不是父母在这一问题一再的说三道四
了。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