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书写障碍
现在,许多家长不了解学习能力构成的基本原理,不愿意接受孩子在某方面能力落后的现实,他们往往被孩子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所蒙蔽,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只是在学习态度或动机上存在问题,一味地责怪孩子不够努力,从而错过了娇正书写障碍的最佳时期。
家长要主动从书写能力的角度看问题,认真对照上述的原理和标准进行分析与判断,尤其是要善于发现个体差异,从动作、视觉角度客观地评价孩子。发现孩子存在书写障碍后,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与书写有关的认知能力呢?
一、提高孩子的视觉辨别力与视觉记忆广度
儿童的视觉分辨与记忆能力是他们书写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这一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在抄写等学习任务上表现出落后。但不必担心,视觉分辨与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的。
我们首先介绍视觉辨别力的训练方法:
视觉分辨的训练根据分辨内容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形式的视觉分辨,如让儿童指出和评论所看见的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或者指出一个镶嵌式图形中包含哪些图案。
下面介绍几种有趣的视觉分辨训练游戏。
•小侦探。在这个游戏里,父母给儿童呈现两张看似相同的图片,它们只在细节上有几处差别,让儿童像侦探一样用敏锐的小眼睛把这些不同找出来,找得越全越好。不过对视觉分辨能力落后的孩子来说,开始时差别要尽量设计得明显一些,以后再逐渐提高难度。
•画中画。给儿童看的画中,有好几个图案套在一起,可以是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稍微复杂的图画,让儿童把这些图案从画中分离出来。
•找朋友。给儿童呈现一些物品,比如铅笔、橡皮、小刀、毛绒玩具等,并将其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儿童在这些物品中挑出同类的东西。
视觉分辨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图形—背景的区分,这是一种重要的分辨能力。视觉辨别力低的儿童,经常不能辨别较为复杂的文字和图形,难以准确地抄写。
下面是几种有效的训练游戏:
•黑夜探物。给儿童一幅画,背景最好比较朦胧或者黑暗,让他在其中找出路藏着的东西,比如一只猫。一棵树、几个人等,可以让儿童指出其中包合的图形。
•临摹。让儿竟用手指成笔根据所给图案描出其轮廓,供临摹的图案可以由简单到发杂,这可以使儿童对形状、轮廓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找生角。在这个游戏中,所给图形和其背景之间对比要很明显,并且要有若干个图形,让儿童指出这幅画中的主角、背景,比如河上的小船、草地上的兔子等等。随着儿童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降低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加大分辨的难度;还可以加大图形的隐蔽性,比如躲藏在树叶中的松鼠、草丛中的青蛙等等。
•锦绣山河。给儿童呈现地图或者地球仪,让他们指出不同的大洲,分辨出不同的国家,以及我国的省份。这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分辨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在准确分辨的基础上,儿童还要对所见到的事物加以记忆保留。视觉记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视觉记忆,另一种是动作视觉记忆。静态视觉记忆只要求儿童能够再现所见事物,而不需要他们用动作来呈现视觉经验。这种记忆能力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训练。
•猜猜看。这是最初级的训练方式。先让孩子看一张图片或-—个房间的内部陈设,然后把图片拿走或将孩子领出房间,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或房间里的东西。
•藏猫猫。拿出若干物体,如橡皮、铅笔、勺子、手表等,先让孩子观察一下所出示的物体,然后请孩子闭上眼睛,先拿掉其中一样,再让孩子睁开眼,猜猜拿走的是什么。切记,一开始训练时,物体不能拿得太多。
动作视觉记忆要求儿童不仅能记忆视觉经验,还要能够通过动作再现过去的视觉经验。这种视觉记忆是与动作有关的视觉记忆,也是影响书写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孩子能够单纯地记忆看过的东西,也能用言语去描述所看过的事物。但是若让他们写出看过的字词、符号,或让他们画出看过的图形时,他们却感到很为难了。这种记忆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训练。
•图形再现。呈现一些图形,开始时可以是简单点的,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随后逐渐增加难度,可以是一系列的图形或比较复杂的图形,比如一朵小花。然后拿走图形,让孩子凭借回忆将图形再画出来。
•搭积木。先给孩子呈现一个积木模型,并给他一定的时间去观察。然后,将积木拆散,让他按照原样再搭建起来。
•跟我做运动。让孩子先看自己做一些动作,这些动作要有一定的顺序性,同时动作不宜过快、过急,然后让孩子按照呈现的顺序把它们模仿出来。教孩子做广播体操,实际上也是对孩子动作视觉记忆能力的训练。
二、精细动作的培养
精细动作训练包括以下两种:
(1)手部操作训练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用手指蘸取水彩作画,教他们用手指弹玩具钢琴,鼓励他们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教他们用积木搭其所熟悉的物体,也可以教他们折纸或者剪纸。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儿童拧开门把手和瓶盖,或者给自己的玩具上发条。
再比如教孩子学习用筷子,一开始可以让孩子用扁头夹子夹花生米(稍大点的)往盘子里放,放好的花生米就让他吃。由于夹子一头是连着的,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就是说成功率很高,孩子会喜欢。然后可以让孩子把五颜六色的晒衣服夹子往绳子上夹,训练拇指和食指或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控动作。然后再让他夹手绢,难度加大了,训练的价值也高了,等学会这个动作后,再让他用线穿木珠(或扣眼大的扣子),训练手眼协调动作。接下来就可以训练他拿筷子的动作了,因为他已有手眼协调,拇指对控、开合动作的基础,学起来就不会太难。要手把手地教,再慢慢放手,而且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
(2)绘写训练
绘写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绘写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反射活动,而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神经区域参与的过程。它需要手眼协调,需要儿童控制自己的腕、手及手指的力量,还需要儿童正确感知各种符号系统。因此绘写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儿童的动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训练可以从训练儿童画线开始,逐步过渡到画各种有趣的图形。也可以鼓励儿童在沙地上用手作画。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教孩子练习软笔书法,而且要从培养儿童正确的坐姿及握笔方法开始,因为正确的姿势是优良书写的基础。
再比如画画。一开始可以训练孩子握笔,握好了笔,就让他在纸上乱画,随便他画什么,都说好。这时应该用彩色的笔,这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在这种随意涂画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就要求他画垂直线。可以手把手地教,然后让他模仿。你在纸的左侧画一条蓝色的垂直线(约7 到8厘米),让他在右侧画同样的垂直线,学会以后再画水平线,再画十,再画圆。当这几种线条都会画了以后,就可以学画画了,因为图画主要是由这几种线条构成的。可以买几本图画书,让孩子照着上面的图来画。在他学画画的同时,也可以教他写简单的汉字,比如他的名字、爸爸妈妈的名字等。当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时,一定会非常高兴,这种情绪是他继续学画、学写字的动力。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自如地进行阅读、书写和学习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从小加以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差,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训练。愈是做不好的动作,愈要训练,但是要使训练变得有趣,孩子才有用。
训练孩子精细动作时,有几点要注意:
(1)训练一开始可能是单调、重复、枯燥的,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每次时间不能太长,10 分钟以内必须结束。
(2)把单调的训练变成有趣的游戏。比如训练画垂直线和水平线,可以说画下雨、画行人过街的斑马线;训练画圆可以说是画太阳(圆的四周加上短斜线,作光芒)、画烧饼(圆的上面加上短斜线,作芝麻等);训练画十可以说是画红十字符号等。
(3)充分利用彩色笔,孩子会更有兴趣。
(4)在孩子情绪好时教他学习精细动作。
三、视觉一动作统合能力训练
视觉一动作统合能力是指视觉和肌肉动作协调活动的能力,它是一种最重要的感觉统合能力。因为许多事情都是靠视觉信息的输入对动作进行指导而完成的。人类依靠视网膜对光波的感受,将光刺激传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产生视觉;而视觉信息又会传到大脑和脑干等部位,与别的信息(特别是从肌肉、关节、前庭系统等传来的运动信息)相联系,使人们形成对自身运动状态和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最终使得人体更好地进行运动。
多数运动在正常情况下都离不开视觉的帮助。没有视觉的帮助,人类就无法完成一些需要手眼协调的活动,如穿针引线、剪纸、倒水、画画等。如果没有视觉的参与,人就不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与目的一致,是否正确等等。一个视觉、动作不能够统合的人就如盲人一样,不能利用大脑中的视觉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看到了某种紧急情况,但身体却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就是因为视觉、动作统合在压力下出现了问题,这时大脑中的视觉信息不能够与自己的动作信息相统合,视觉信息的输人不能够指导身体作出合适的反应。
一个视觉—动作统合失调的儿童吃饭时往往会把饭洒到饭桌上,甚至身上,经常会把东西撞翻。学习时经常会出现阅读困难,要么漏字串行,要么翻错页码;计算时经常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写字时常常将字写得过重或过轻,或大小不一,甚至出圈出格。在生活中,这类儿童还常常丢三落四,生活没有规律。家长经常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孩子粗心马虎,动辄指责甚至打骂,这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这些都是视觉—动作统合失调造成的,只有加强视觉一动作统合训练才能改善这些问题。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训练游戏。
•模仿动作。背对或者面对孩子站立,做一些动作,让孩子跟着做,孩子的动作要尽可能与父母同步并保持一致。可以逐渐提高动作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做这种模仿训练时,最好在孩子面前放一面镜子,让他看到父母的动作是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动作的。另外,最好让孩子只通过视觉获得怎样运动的信息,不要作任何言语提示。
•接抛球游戏。父母与孩子相距三米相对站立。父母向孩子抛网球,孩子双手接球;然后孩子将球抛给父母,父母接球,如此反复练习,直到孩子能够熟练地抛接球为止。
•各种手工活。父母平时可以教孩子做各种手工活,如准备好锤子、钉子、木板让孩子制作各种小器具;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家或学校的模型;可以让孩子用橡皮泥捏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的形象,等等。
•“风吹过”游戏。这种游戏需要许多孩子的参与,因此最好在学校里进行。让孩子排成一排,扮成波浪。风吹过时,一个接一个蹲下身体,直到最后一个儿童蹲下;紧接着,这个儿童站起来,从排尾开始到排头,依次站起来;到排头时,排头站起再蹲下。这样循环往复,就像风吹过之后波浪的摆动一样。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