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的严重后果
在传统社会,对儿童的教育并不注重阅读能力,因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靠读书谋生,也只能有很少的人才能靠读书谋生,所以,不用阅读,儿童长大以后只要有强壮的体能和其他的技能就足以生存,就能适应社会。而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不能阅读,一个人很难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如意的工作。
阅读如此复杂,又如此重要,难怪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非常重视阅读的学习。而与此并不协调的是,有许多人具有阅读障碍,这些人看上去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谈吐举止都很得体,但一提到阅读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长期以来,存在阅读障碍的人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尤其是在儿童时期,他们常常被父母当作贪玩、学习不专心或懒惰的孩子,蒙受着不公正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自卑和自弃,自认为无论如何努力,在学习上就是赶不上别人。许多具有阅读障碍的人成为差生,一生事业无成。
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这个观点。美国近年来公布的两项国家级教育方面的长期追踪研究项目的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学生最为普遍的个人学业期望:一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二是“成为成功的工作者”。与此同时,人们对“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阅读能力既是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也是一个人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研究者们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可是,我们周围存在着太多勤奋努力却依然在阅读活动中坎坷重重的孩子。曾有心理学家形象地比喻过,阅读障碍儿童像是在跑百米赛跑。在他们的跑道上,有许多跨栏,可是别的选手却没有那些跨栏的阻碍。他们觉得不公平,但是还得努力和其他竞争者跑得一样快。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竞赛,那么,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应该是帮助他们撤掉阻碍其前进的栏杆,而不是嘲笑他们奔跑的动作和失败的尴尬……
阅读障碍不仅妨碍知识的掌握,而且会让孩子形成消极情都阻碍其人格的健康成长,影响其学习态度,降低其学习动机。
阅读障碍儿童原本是有上进心的,但长期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诱发网络成瘾等行为问题。“我不是不想用功,但一拿起书,不到五分钟就心烦,有股说不出的压力。”一位患抑郁症的中学生这样述说他的困境。
阅读障碍会引发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如愤恨不平等,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中一个严重的情绪问题是学习焦虑。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一次失败的体验往往给下一次埋下祸种,经过一次次的恶性循环,又不能及时得以改善,自卑、厌学、焦虑、无望等情绪便接踵而至。
发现孩子患有阅读障碍后,家长该怎么办
在与阅读障碍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常有父母急切地向我们咨询: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使孩子生活得幸福?”阅读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父母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在这里,我们给出以下一些建议:
(1)如果发现孩子有上面描述的阅读障碍儿童的某些特征,那么请尽快带孩子到一家可靠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千万不要轻易将原因归咎于孩子不努力或智力有问题。
(2)勇敢面对现实。起初,许多父母的反应是逃避,但这常常这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会耽误帮助孩子的时机。等问题非常严重时,又带着孩子四处评估,这往往回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从而产生沮丧、自卑心理。
(3)对孩子有信心,因为孩子只是在阅读方面有障碍,他仍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甚至是某方面闪亮的星星,千万不要让他的光辉被埋没。同时,不要向孩子隐瞒事实,要让孩子了解自己,并且相信自己是幸运的,因为问题已被发现,只要得到专业帮助,就一定能够解决!
(4)不要强制孩子做他所不愿傲的事,诸如上各种补习班、兴趣小组。这往往会使本来快乐的学习成为孩子的痛苦经历,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5)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很可能有很多烦恼,需要你的支持和理解。不要总把谈话的重点放在学习上,而应通过积极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的鼓励,从而让他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
(6)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阅读障碍儿童需要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让老师了解孩子存在学习方面的特殊困难,正在接受某些特别的教育(如某些专业机构的训练),并寻求相应的配合、关怀和教育,这对于孩子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7)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父母不要太“野心勃勃”,孩子的进步是日积月累的,要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有研究表明,阅读困难的孩子自制力往往要比正常孩子差。父母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如此,从而对症下药。
最后,一定要坚信,你的孩子很优秀,阅读障碍是可以克服的。让孩子在鼓励和协助下发展出自信心,运用他的优点来弥补缺陷,他长大之后将会成为一个成功、健康的人!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