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孩子“偷东西”是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实际上,心智发展还未齐全的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偷盗行为代表什么。
面对偷窃,家长们的引导尤为关键,千万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成因才最重要。
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几个故事,与你分享: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小时候,一个亲戚家的弟弟对我说,他的钱总是不够花,必须对他妈妈撒各种谎。
这个弟弟是出了名的说话不靠谱,听他说的话,必须要打个折扣才行。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视为品行问题。
但我想知道具体原因,于是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说,他妈妈从不相信他,也不相信哥哥姐姐,如果孩子们要钱花,妈妈一定是要打折扣的。比如你要十块钱,她一定只给七块。
久而久之,他们都知道了妈妈这一特点,所以想到了各种方式对付她的这种做法。
哥哥姐姐怕妈妈,只好想办法省钱存钱,而他是最受妈妈宠爱的孩子,所以想到了撒谎,例如需要十块钱,就对妈妈说,要十五块,这样妈妈打个折扣后的钱,他还够用。
他的故事,当时就让我觉得崩溃。
例如,他找妈妈要学费或买课本的钱,他妈妈都会打折扣,可孩子根本没有挣钱的能力,如果从父母那儿要不来足够的钱,那怎么办?
相比之下,我是个诚实得过分的孩子,那也很简单,我找我妈要十块钱,尽管家里非常穷,她也一般都会多给,那我何必撒谎?
还要补充的一点是,现在几十年过去,我们都长大了,我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了很高的成长加成,所以与他们的成就没有可比性了。
但是,只说他们兄弟中,这个会撒谎的弟弟是发展得最好的,组建的家庭也是最幸福的。小时候一直被人嘲笑和鄙视的撒谎,其实正是他在有点畸形的家庭中自我功能高的表现。
而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是老实孩子,在家里老实,到了社会上也老实,组建家庭后也一样,但成长得并不怎么样。
这真是一个复杂的故事。
02
第二个故事是,我和我的一些咨询师朋友,都遇到过有偷盗癖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小偷小摸的瘾,但这些瘾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伤害。
例如,他们不仅会偷父母的钱,而且还有意让父母发现。这就算了,他们还会偷同学的东西,严重的时候,把同学们的铅笔盒之类的偷个遍,然后一查,就查到了他们。
并且,他们的偷盗习惯,已经被大家知道了,因此一旦同学中有丢失东西,很容易会想到他们。
这就是一种用偷盗换取被惩罚的行为,他们的偷盗,已经不是为了现实利益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有偷盗癖的孩子,都有一个超高道德、超高自律的父母。
超高道德、超高自律,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讲,就是有严苛超我的人,这导致,他们的本我,也即原始生命力已经彻底被压制住了。
孩子爱他们,就想活出他们的对立面来,于是用偷盗癖这种症状,来展现一种过度的本我。
这样的父母,我和他们沟通时,会觉得他们说的都是书本上的语言,都像是打着官腔一样,永远都在说着正义凛然的、绝对正确的话,非常僵硬,缺乏温度。
这种情况怎么办?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问题就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事情了,而是孩子的问题反映了父母的问题。具体到这里,就是偷盗癖的孩子,反映了父母严苛的超我。那么,这时就是父母需要找咨询师,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如果孩子的偷盗癖起到这种作用,那真可以说,孩子在用这种方式在爱父母。
03
第三个故事是,我的来访者。她也是用很奇怪的方式偷父母的钱,最终让父母知道,惹得父母大怒,用各种方式教育她。
而这个时候,她会有一些快感。
和这位来访者深度沟通发现,那个时候,她对父母很失望很生气,可一般的表达方式都不能让父母接受到,于是她就通过偷钱的方式来激怒父母。
不过很可惜,父母虽然是被激怒了,但也只是被激怒了,对她做了各种教育,可还是没有和她沟通好,她到底为啥偷钱,她对父母的愤怒是什么。
关于偷钱,我想肯定还有其他的故事类型,以上三种,只是三种可能的情形。
04
最后,我来分析一下你的问题表述方式:
“孩子在家偷钱,什么道理都说尽了,请问武老师要怎么处理?”
这个句子实在是太简单了,它的基本逻辑是:孩子偷钱了,这是个错误行为,所以要给孩子讲道理改造他,可不行,那么,请问武老师有更厉害的改造招数吗?
在这样的表达中,你失去了一种好奇。你应该要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想通过这种行为对你表达什么。
我之所以前面讲了三种故事,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看似简单的偷钱行为,实际上可能复杂无比,而真相到底怎么样,作为父母,你们必须去好好了解。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某些感受,当父母看到后,不仅孩子的问题行为可能改变,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会加深。
05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不管是我的那个弟弟,还是我的第三个故事中的来访者,甚至是那些有偷盗癖的来访者,他们都顺利地长大成人,除了极少数的偷盗癖患者,其他人成年后都没有什么品行问题,更不用说反社会行为,也没有被抓到监狱里。
所以,也许你可以不用那么着急,而先做好准备,要好好地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