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
一般来说,我们在临床心理学中谈到的情绪是指持续了一小段时间的心境状态。这个定义并不令人满意,因为没有人知道一种心境要持续多久才能被称为情绪。
比如说,当你问别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我知道我什么时候心情不好”。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并且知道一种感受积累到什么程度、持续多久才能说“我心情不好”。但我们真正要谈论的是那些情绪持续的时间超过几分钟的情况。
抑郁的诱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许多压力都会引发抑郁。有很多研究表明,如果你被确诊为临床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消极情绪——这就意味着你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
你开始消极地看待你自己、停止与人交往、出现睡眠症状、没有食欲。抑郁症对生活和身体的破坏性很大。
通常而言,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抑郁症状,很可能是一件重大压力事件触发的。因此,重度抑郁并不会无故出现。还有一些证据表明,一旦出现了首次严重抑郁症状之后,再次出现抑郁情况的时间往往会越来越短。
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发现那些不易患抑郁症的孩子们(比如说,他们刚进入了一所新校,他们不喜欢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会取笑他们)往往会有一些痛苦、有点不高兴,但他们能战胜这些情绪。
但是,相似的情景发生在那些有抑郁风险的孩子周围,那么,他们往往觉得更痛苦,并且难以摆脱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说,让自己的情绪不那么强烈、不那么持久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有什么事情开始让你痛苦,而你不知道如何克服它,那么,这些事情就会成为触发重度抑郁的重要因素,也意味着持续的悲痛会导致其他的症状,例如:
如果你因为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而持续感到悲伤和痛苦的话,那么其他的孩子会远离你,因为和你一起玩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如果其他孩子远离你,你就会开始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如果你开始对自己有负面的想法,那么你就会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交往。那你可能和你父母有麻烦。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从坏心情中解脱的策略是什么?
有一些研究表明,冥想可以改善坏情绪。冥想就是清空你的思想,集中精力在你的呼吸上,这样,你就不会过度卷入到那些令你不安的事情之中。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不安,并且一直想这件事,那么你会越来越不安,是不是?
所以,可以设想,如果你的一位朋友为某些事情烦恼,你要告诉他们的,就是让这件事过去吧。别再想这件事了。
相反的技术是“反思”,反思意味着你全神贯注于某件事,你不能放手。你只想一件事,不能再想别的事情了。当然,如果你穷思竭虑地思考消极的事情,那会让你感觉更糟。
还有其他的策略吗,比如饮食和运动?
在对照试验中,身体运动和抗抑郁药物一样有效。问题是,当人们真得很沮丧时,他们毫无锻炼的动力。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会感觉更好。我有很多病人一直在跑步,这是他们抵御消极情绪的方法。如果他们不跑步,就会开始感到沮丧。
另一种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是做一些需要注意力参与的任务,比如做一件事情,洗车,做饭。
吃东西是另一回事。有些人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吃东西,这会让他们感觉好一些。问题是,从长远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策略,如果你持续这样做,你可能会变胖。
你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我相信大多数人调节情绪的策略都是自动的,不过人们可以学习有计划的调节情绪方式。我们现在也知道一个事实,大部分的情绪调节策略在6~7岁的时就已经就位了。尽管长大后的调节策略会复杂一些。
我认为情绪调节策略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非常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提倡情绪的早期教育,重视幼儿的情绪生活,以及父母的教育。
儿童时期的一些情绪调整策略是通过榜样自动形成的,例如,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没有收到礼物而心烦意乱,而父母处理这种失望的方式是在家里走来走去、砰的关上门,然后继续感到非常不安,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模仿这种行为。这些社会学习过程是自动发生的。
当然,母亲可以坐下来指导孩子说“在你悲伤的时候,应该做的的事情是……”
这样的事情应该更经常发生。
父母的行为不仅会强化孩子的某些行为,同样也不会强化其他的行为。孩子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模仿学习的。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跌倒并开始哭泣,大多数父母会抱起孩子,说“没事,不要哭,这些会过去的”,或者说“我们去找一些玩具玩吧。”
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教导孩子如何调节这些情感了。同样,家长可以让孩子谈谈让他/她伤心或不安的事情是什么。另一种可信的方法是让孩子参与一项新的任务,比如帮助准备晚餐。
所以,孩子的情绪教育是从你的言传身教中形成的,如果你感到沮丧,你可以关注其他事情,或者你可以做其他事情,以便让自己感觉更好。
所以,结论是,情绪调节是一系列的技能,最初的版本是在早期的发展中习得。错误的情绪习惯可以得到纠正,也可以学会新的方法。后者经常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年轻人可以从家庭外部的同龄人和榜样那里学到新的策略。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