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

    父母的人格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很多父母问的与育儿有关的问题,都与怎么做有关。假如有一本包含所有“怎么做”的书,你全部按照书上说的,还是有可能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却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什么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那什么样的人格的父母是好父母呢?

    有很多说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恋的人、粗心而阳光的人,等等。我们这里说个新的:清爽的人。这样的人的特点是: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黏糊糊;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立断果决,不拖泥带水;也尊重他人的边界,不搞模糊不清的关系;等等。

    如果你问,怎么达到清爽的人格境界呢?所有这类问题,我给一个总的回答。我能够想到的,人格变化只有三种途径:一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且去理解这些状态后面的意义;二是去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三是找精神分析师。

    关于最后一点,我说两个被精神分析帮助过的还活着的名人。一个是瑞士生物学家雅克·杜波谢(Jacques Dubocht),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曾是瑞士沃州官方认证的首例失读症患者,29岁开始,做了6年“十分经典”的精神分析;另外一个是现在的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42岁时有半年每周见一次精神分析师,他说,那位精神分析师“帮了我很多”。

    我们可以想见,他们去找精神分析师,并不是要解决某些具体事情该怎么做的问题,而是“我是什么样人、想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个级别的问题。当然怎么做也重要,我们后面会谈到一些怎么做。

     

    版权所有:沈阳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网